今天来聊聊 Flannel,Flannel 是 Kubernetes 默认网络组件,再聊 Flannel 时,我们得先明白一个叫 CNI 东东,CNI 是什么?能有什么用?下文会做出解释。
CNI(Container Network Interface)是 CNCF 旗下的一个项目,由一组用于配置Linux容器网络接口的规范和库组成,同时还包含了一些插件。CNI 仅关心容器创建时的网络分配和当容器被删除时释放网络资源。Kubernetes 中已经内置了 CNI。
Container Runtime 在创建容器时,先创建好 network namespace,然后调用CNI插件为这个 network namespace 配置网络,其后再启动容器内的进程。CNI 已成为 CNCF 一员,成为 CNCF 主推的网络模型。
CNI 项目地址 https://github.com/containernetworking/cni
Kubernetes Pod 中的其他容器都是Pod所属 Pause 容器的网络,创建过程为:
Flannel 是CoreOS团队针对 Kubernetes 设计的一个网络规划服务,简单来说,它的功能是让集群中的不同节点主机创建的Docker 容器都具有全集群唯一的虚拟IP地址。它基于Linux TUN/TAP,使用UDP封装IP包来创建overlay网络,并借助etcd维护网络的分配情况。
Flannel 实质上是一种 覆盖网络(overlay network),也就是将TCP数据包装在另一种网络包里面进行路由转发和通信,目前已经支持 UDP、VxLAN、Host Gw、AWS VPC、GCE和 Ali Vpc路由等数据转发方式。
本文主要介绍下 vxlan 和 host-gw 数据转发方式
flannel默认使用 8285 端口作为 UDP 封装报文的端口,VxLan 使用 8472 端口。
两个节点中容器是如何相互通信的呢?
在主机路由表中创建到其它主机 subnet 路由条目,从而实现容器跨主机通信。
Host-gw 是把每个节点都当成一个网关,它会加入其它节点并设成网关,当数据包到达这个节点的时候,就根据路由表发送到下一跳,也就是节点IP,各个节点必须是同一个网段,直接通过2层把这个数据转发到另一个节点上,另一个节点再根据本机路由规则转发到docker0网桥,docker0网桥根据2层又转发到容器里面。一个是数据的流入,就是当数据包到达这个节点之后,然后发给谁,这是流入数据包。一个是数据包的流出,当从节点出来的数据包,应该转发到哪个node上,这些都是由flannel去维护的。
局限:每个node节点在2层都能通信,否则下一跳转发不过去,但是它的性能要比vxlan的性能高很多,不需要封包解封包,这种接近原生,性能也是最好的。
VXLAN 还有另外一种功能,VXLAN 也支持类似 host-gw 的模式,如果两个节点在同一网段时使用 host-gw 通信,如果不在同一网段中,即当前pod所在节点与目标pod所在节点中间有路由器,就使用VXLAN这种方式,使用叠加网络。
结合了 Host-gw 和 VXLAN ,这就是 VXLAN 的 Directrouting 模式。
1 | $ etcdctl set /coreos.com/network/config '{"Network": "172.16.0.0/16", "Backend": {"Type": "VxLAN","Directrouting": true}}' |
在 Kubernetes 中,网络插件选择 Flannel 时。所有节点都在同一个网段,并且二层网络可能通信,可以考虑选择 Host-gw 模式。反之节点之间不能通过二层网络通信,可能在不同 vlan 中,可以考虑选择 Vxlan 模式,也可以考虑使用 Vxlan Directrouting 模式(默认是 false)。
本文作者: Peng Yang
转载链接: https://www.yp14.cn/2020/04/02/白话-kubernetes-网络组件-Flannel/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你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